
本报讯:7月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卢时秀、院长助理周鑫等一行5人,赴孝南区教育局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孝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进军、教研员杨红萍出席座谈会,双方就课程建设现状、实践路径等关键问题进行充分交流。
调研组在听取孝南区教育局工作汇报后了解到,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全覆盖,高中阶段通过学科融合构建起"三全育人"体系。小学阶段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蓝本,通过课堂讲授、民族歌舞体验等多元形式,在五年级系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杨红萍研究员特别指出:"这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议探索幼儿园启蒙教育,同时深度挖掘本地'孝德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育人品牌。"
在肯定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调研组也聚焦当前堵点。针对师资力量薄弱、评价体系缺失、资源整合不足等三大瓶颈,双方展开务实探讨。卢时秀副院长强调:"要构建'高校-地方-学校'三级联动机制,既要加快培育复合型教师队伍,也要创新评价方式,更要打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渠道。"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专家培训、课题共研、案例互鉴等方式推动教育提质增效。
此次调研为深化校地协作提供了重要实践样本。双方表示将持续探索"铸牢教育+地方文化+家校社协同"的创新模式,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育人格局,共同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孝感篇章。